沈先生提問時間:2022-03-15 11:11:21已解決 √我要咨詢
鴨子河現在砂基本不讓取了.能取沙的有綿遠河和石亭江.
地點分別在連山和金魚.
作為建筑用沙,連山綿遠河的砂顆粒比較粗,更合適一些.有的,廣漢采砂的河挺多的,鴨子河,石亭江等等.廣漢連山被稱為沙車呵呵~~小漢鎮!和興鎮!
1. 圣諭碑碑身高2.1米、寬1米、厚0.2米,紅砂石質,位于廣漢房湖公園內的圣諭碑,為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忠攻克成都,建立大西政權后,于大順二年(公元1644年)下令為其揚威所立。是目前僅存研究張獻忠起義的寶貴資料,該碑已被收入《中國歷史名勝大詞典》一書。1991年4月被德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德陽市文物保護單位。
2. 文物資料:
原立于廣漢市西門外萬人墳前,1934年移至公園內,1956年建亭保護。坐北向南。碑高2.1米,寬1米,厚0.20米。碑首刻有龍文,額題“圣諭”。碑文楷書豎排陰刻“天有萬物與人,人無一物與天,鬼神明明,自思自量。”字徑0.10米,字距3厘米,落款為“大順二年(1645)二月十三日”。碑陰原為閻錫命的圣諭六言注釋,后被南明平寇將軍,于隆武二年(1646)改刻為萬人墳碑記。碑文為“崇禎十七年(1644),逆賊張獻忠亂蜀將漢州人殺戮數十萬,于奉命平寇復省,提兵過此痛彼白骨,覆以黃壤,爰題曰:“萬人墳”是用立石。掛平寇將軍印左都督楊展題。字跡風化剝蝕嚴重。南京鼓樓“康熙圣諭碑”----金石人文地理
鼓樓“圣諭碑”的來歷
石碑藏鼓樓來歷少人知,老南京人也許知道鼓樓公園中有一塊康熙年間的“圣諭戒碑”,但很少有人知道“戒碑”上刻的內容是康熙皇帝告誡官員“潔己愛民,奉公守法”。
進入鼓樓,中間就豎立著“圣諭碑”。石碑由碑額、碑身、龜趺三部分組成,通高5.4米,寬1.45米,碑額上鐫蟠龍,正面中心刻有篆體的“圣諭”兩字。由于民國初年鼓樓上層的閣樓修成了重樓,樓上加樓,碑額因此穿樓板而過,今天人們已無法看到戒碑的全貌。
對于這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“圣諭碑”,真正知道其來歷的人并不多。記者在現場問了幾位工作人員以及游玩的市民,沒有人知道這碑的內容。專家告訴記者,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康熙皇帝為了根治黃河、了解民情、整頓吏治,于十一月初一到達江寧(南京)。次年,南京地方官員將康熙皇帝的“圣諭”和南巡的盛況刻在一塊巨大的石碑上,這就是“圣諭碑”。
康熙告誡官員“潔己愛民”
到底康熙的圣諭是什么呢?石碑上這樣記載:初四日,康熙返京啟程,數十萬江寧民眾夾岸送行,各級政府官員著官服在兩岸跪送,從七里洲直達燕子磯,呈現出“亙古未有之盛典”。
目睹此情此景,康熙不悅反憂,他說:“朕向聞江南財賦之地,今觀民風土俗、通衢市鎮,似覺充盈,至于鄉村之饒、民情之樸,不及北方,皆因粉飾奢華所致。爾等身為大小有司,當潔己愛民,奉公守法,激濁揚清,體恤民隱,務令敦本尚實、家給人足,以副朕望。”
意思是:聽說江南是富庶的地方,現在看起來生活是比較富裕,但是市民的淳樸卻不如北方,都是因為做表面文章追求享受等所致,你們作為大小政府官員,應該潔己愛民,奉公守法,懲治腐敗,弘揚正氣,體察百姓的實際困難,一定要做到本分務實,使百姓生活有保障,人心穩定,以不辜負我的期望。
事后,當時的兩江總督將“圣諭”刻石,豎碑于鼓樓臺座正中,并建樓保護。因碑文內容是皇帝對官員們的告誡,故該碑也被稱為“戒碑”。成都市以北的廣漢縣,有一座石碑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。那就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張獻忠立的《圣諭碑》。石碑很有氣派,碑高二米多,寬一米多,厚20厘米,碑周刻飾龍紋圖案,碑額書“圣諭”二字,“諭”則“告曉”,圣則皇帝張獻忠,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“皇帝張獻忠的指示”。從碑文的內容看,不是通知,也不是法令,更不是措施,它只是張獻忠說的一句帶有哲理,勸人積德行善的“指示”而已。碑文楷書20字“天生萬物與人,人無一物與天,鬼神明明,自思自量”。落款的年代是“大順二年(公元1645年)二月十三日。”張獻忠是1644年十一月在成都即位,國號大西,改元大順,稱成都為西京,設六部,置五軍都督府,建立各級行政,軍事機構。石碑立于1645年2月,離張獻忠登基只有三個月的時間,張獻忠鑒于明政府的腐敗,發出了上述指示,要求各級官吏不要貪污腐化以“鬼神明明”的威攝力量,要求官員們和作奸犯科者好好想一想。《圣諭碑》從一個側面僅映了農民起義軍的紀律嚴明,對老百姓秋毫無犯。
上一篇:顎破碎機怎么樣調口大小
下一篇:多缸液壓圓錐破碎機300
您好,客服在線,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助您的嗎?